如何高效率設計團康遊戲?我的思考流程分享




雖然我跟專精團康遊戲的高手無法相提並論,但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團康經驗;我常需要帶領團康或是指導團康設計,可能是學生社團,可能是培訓志工,可能是受邀各個講座課程,甚至是參與營隊活動時,學弟妹們的救命三招就是呼叫學長。

在每天忙碌的工作計畫,每季的志工服務活動,長期持續的部落格寫作,加上不時穿插的課程活動,幾乎擠滿的時間裡,並非是以團康為本業的我,該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完成團康設計呢?

今天這篇文章想分享我運用「人事時地物」的五個分類思考方法,這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,這不是大師級團康設計技巧,而是簡單易學的思考方法,也是我個人這幾年經驗累積,或許對一般需要思考團康設計的朋友來說,這是最有效的。

而同樣的流程,不只能用在團康,應用到類似的活動設計上,也對流程規畫很有幫助。




1.不用賣疏子給和尚,因為玩的人很重要!

業務行銷中有個知名的故事「賣疏子給和尚」,透過思考論點的不同與溝通方式的改變,讓原本沒有頭髮的和尚願意跟你買梳子;但團康設計並不是讓對象符合團康,而是讓團康符合對象,我們不需要想破頭把一個梳子賣給和尚,而是找到一個符合和尚使用的商品即可,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對象。

那要了解對象的什麼呢?我覺得是:

  • 年齡
  • 職業
  • 目前狀況

年紀小的孩子適合跑跳碰,年紀大的銀髮族就適合簡單的手腳活動;有一次主持銀髮晚會,我先安排破冰性團康,發現一位阿伯獨坐在旁看著大家玩得笑呵呵,我好奇邀請他一起加入,他就跟我說:我剛玩的血壓變高要休息一下。

在設計上我們的確會安排肢體動作較小的帶動型團康給銀髮族來玩,但身體狀況誰最了解呢?當然是當事人,如果銀髮族玩又跳又跑的活動,一定大家累得半死甚至是有危險的,但也不必因此不用帶動型團康,只要適合貼切就可以。

中場休息時也提醒學員如果有身體不適要立即告訴旁邊的工作人員,這樣就能讓銀髮族盡情的擺動,也能盡量避免發生危險。


假設今天是籃球主題營隊,我們可以設計籃球相關的團康,但如果是籃球隊渡假行程呢?這就要考驗一下人性思維。

每天面對同樣事物的人,休閒時會想要在面對這些嗎?

有同學會問我他可能超愛籃球的!的確,但在思考上還是要更細微,如果大部份都不愛,只有少數人愛呢?或是喜歡的只是老闆但員工都不想要呢?

範例是籃球隊,如果是程式設計師,是會計師,那問題答案會一樣嗎,我們要好好思考,否則會計師忙碌了一整年,好不容易來渡假放鬆,結果團康是計算題大考驗,我想應該會看到集體翻白眼吧。


了解目前狀況很重要,包括對象心情狀態、體力狀況最好能先知道,在設計上才能符合人性,總歸一句用「同理心」的思考方式,來設計團康就是最棒的了。



2.團康融入活動,帶領更有氛圍。

團康不只是單一性的,他可以更活用在幫助整體,很多時候我們把團康當做消磨空檔時間或炒氣氛使用,但更有經驗的設計,會讓遊戲符合這次活動用意,在團康背後加一點這個「用意」的存在,

  • 為什麼而來
  • 為什麼原因

曾經在培訓的課程中,主持人開場活絡場合,帶台下的學員玩口字加兩劃,學員原本還恍神在中午休息過後的迷濛當中,但因為腦力考驗般的遊戲,大腦開始強力運作,不分你我比較起誰想到的字最多,遊戲除了把大家的專注力拉回現場,主持人更在後面加了一點「用意」:

身為內部講師,就是讓學員能夠學習些甚麼,就像是口字加兩劃,原本我們只能想到七個字,但討論過程中,我們因為別人提到什麼字,觸發我們想到更多的字,從七個變成十二個甚至二十個,這就是內部講師的目的,所以我們請到某某講師為我們上某某主題....。

上述例子可以看見一個「用意」提點,幫助整場課程完美的開場。

團康設計時,先知道對象為什麼而來?為什麼原因?
就可以找出適合加入「用意」的地方了。




3.諸葛亮都要學天象,團康也不例外。

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「借東風」故事。諸葛亮巧妙地利用長江大霧,不費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萬支。

團康不需要借東風,但對天氣狀況要有所了解,尤其戶外中,「雨備場地」是事前一定要安排,我們永遠不知道甚麼時候會下雨,以現今氣象技術的進步,至少能預估可能的狀況,假設新聞說80%降雨率,那就要先以雨備場地為主了,免得半路下雨,玩到一半變落湯雞。

整天的活動在流程上就可以先預估,例如午後雷陣雨這樣的天氣,早上就安排戶外活動,下午就安排室內課程。

天氣是多變的,還記得2016年的1月嗎?全台山區下起雪的奇景,事前新聞真的有寫下雪但沒人相信,果真還真得下起了雪,早知道我就安排打雪仗的團康活動呢。

  • 春夏秋冬不同氣象
  • 何時開始何時結束
  • 在這之前在這之後

籌備活動不只想好要玩什麼團康,要上什麼課程,必須先清楚活動辦在哪個季節,那個地區,先掌握天氣狀況,就可以利用天氣給的助力。

利用天氣創造不同氣氛,避開不適合的環境,讓團康玩得盡興又愉快。

我們先看大方向,接下來看小方向,小方向就是活動時間點與活動長短

團康可分成靜態與動態,為了配合「情緒曲線」,會從靜態慢慢玩到動態,從走路玩到奔跑,讓氣氛走到高點,但越動態的團康就越必須考慮體能狀況!團康在怎麼好玩,如果都已經累到滿頭大汗,那也是玩不起來!假設玩到正是高點,結果時間不夠,更是可惜萬分。所以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團康人掌握氣氛的必備能力之一。

曾看過學生按原訂時間帶領團康,這樣的行為我認為很好,作為團康初學者來說,不輕易改變時間以免造成工作人員錯亂是良好的表現;如果你希望能加強團康能力,學習現場調整遊戲時間來控制氣氛就很重要,氣氛好的時候讓時間拉長,氣氛不好的時候就趕快結束,團康沒有絕對的好玩,同個團康不一定每次效果都一樣,所以團康遊戲的數量要比計劃更多,讓遊戲的內容可以有跳整的彈性

 在這之前在這之後」突顯流程安排上是否用心,曾經我在下午的太陽底下玩了兩小時的團康,自己一身汗,學員也一身汗,當下氣氛很好,但學員在接下來的課程中都累到睡著了,台上的講師一臉尷尬(話說教室還充滿汗臭味),這樣的效果反而是我們不樂見的狀況。

因此下午團康接課程,就必需要預估可能會發生的狀況,是否調換?是否改成室內團康?是否改成靜態團康?這些都是團康帶領人要去看的地方,用一句網路廣傳的話「為什麼沒有這樣想?因為你只在乎你自己。





4.活用草皮來翻滾,玩的更有趣。

「場勘」是必備的事情,有次學弟妹們場勘回來後,我詢問這次攻佔遊戲的雨備場地預計要安排哪裡,接著一雙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我,默默不語,我就知道他們忘記注意看哪裡有遮雨的戶外場地了。

  • 雨備場地
  • 地面材質
  • 插頭在哪
  • 燈光在哪
  • 四周設施狀況

更進階的來談可以深入到麥克風的傳導狀況、學員座位氣氛的影響、行徑路線等等,而這裡我以簡單的思考方向,提醒大家最少要注意的地方;像是遮雨的地方除了下雨可以使用以外,天氣炎熱的狀況下,也是避太陽的好選擇;而插座是最常遺忘的,要注意插座的數量與位置,雖然現在攜帶式音箱都能充電,但難保電池不會臨時壞掉,且充電時間不夠造成用到一半沒電也是活動常見的;最後記得別忘記線路的長短來安排滾筒延長線喔。

四周設施狀況談起來比較廣泛,利用地上石磚的格線、背後的牆面、涼亭的桌椅幫助團康遊戲的設計,但也要注意沒有燈光設備又較暗的地方,就不適合需要眼力的團康,柏油路要注意跌倒會很痛,草地雖然看似安全,但下雨過後就會變成爛泥,夏天接近黃昏也容易有蚊蟲,那可會讓學員腳吃紅豆冰。
 


5. 人靠衣裝,佛靠金裝,鎮壓靠軍裝。

  • 自己有什麼
  • 現場有什麼
  • 對象有什麼

「自有、現有、對有」的思考方式,現場有甚麼?飲水機?廁所?造景?特色植物?樹枝綠葉?石頭等等,知道這些物品就可以設計補水站、休息站,甚至成為團康遊戲的道具。

自己與對象所擁有的,都可以成為團康的道具,包括服裝、文具、包包、鞋子等等,活用這裡才會出現的東西,團康就會有不同味道,自然玩起來就特別有新鮮感了。

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