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關鍵思維」標籤的文章

先接受不確定 再踏出第一步

圖片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充滿確定性的,確定自己可以畢業、確定自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、確定這個人會與自己交往、確定自己這個投資可以獲利、確定自己準備的禮物對方會喜歡,但是這些在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事情,明明就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,你無法用任何的分析、計畫、策略去預測這件事情是否會如你所願,所有的預測都只是猜測而已,那只是你腦海中的想像,你預測你的,結果可能走他的,沒有任何相關,就算你從你的分析可以找到任何證據證明事情會如你所願,你的心裡也一定要知道事情不一定保證會往你想像的方向前進,那還是不確定的。

帶領經驗的副作用

圖片
帶領團康活動的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狀況,譬如說:遊戲玩不起來,大家覺得無聊、遊戲過程發生爭議,玩家很生氣、遇到一直拆台的玩家,搞的氣氛很尷尬...等等。這些狀況在帶領的過程中,必然會時時存在的,不論帶領的經驗多少場次,玩過的遊戲多少種,創造的盛況有多少學員HIGH成如何,這些事情都會在每一次的新的帶領經驗中發生。

學習團康鍛鍊口條、氣氛、應變三能力

圖片
我在開始撰寫部落格的時候,就在思考學習團康對我來說的改變是甚麼? 寫下部落格除了整理自己對團康的經驗以外,也希望透過部落格讓更多人可以輕鬆學習帶團康、玩團康並且認識團康,但團康是否就只存在學校社團、學生營隊或是康樂活動上面嗎? 如果可以,我們是否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,團康不僅僅只是帶來娛樂的效果,他如果能夠成為我們鍛鍊自己的方法,會不會讓學習團康這件事更容易推廣給普遍大眾學習呢? 我想不如就從我自己自身的經驗開始來聊聊吧!

你也可以 讓自己的情緒有更多選擇

圖片
還記得大學參加營隊的時候,有一次因為跟同組的夥伴意見不合,所以我就在要練習活動的當天故意不出現,當時我在床頭上對著空氣發洩,看著未接來電一通一通的打來。

回答「沒有問題」就真的代表沒有問題嗎?

圖片
還記得以前在社團擔任顧問的時候,為了知道幹部是否把活動辦好,我們都會關心學弟妹們的狀況如何,可能是問他新生狀況好嗎?活動還有甚麼沒準備好嗎?你有需要幫忙嗎?...等等問題,其中最讓我覺得耐人尋味的一個答案就是「沒有問題」。

有時候不是等到準備好才能上場

圖片
「我覺得我有東西想要教他們。」 但 「我覺得我還沒有能力接任這個職位。」 今年社團三年級學生這樣的回應我,讓我思索了一段時間再選擇回應這番話,我鼓勵他再次的思考自己真的不想要接任嗎?如果你需要等待有能力才接任,你認為會是何時呢?你覺得同屆的其他夥伴也都是有能力才接任的嗎?

同樣的團康遊戲,為什麼跟別人帶的感覺不同?

圖片
我在剛開始學習帶領團康的求學階段,很喜歡到處去參加活動,學習當時活動中體驗過的各種團康遊戲,一旦覺得好玩有趣的團康,就很想要馬上帶回自己社團來玩,但也不時會發生一種狀況是:

離開過去愧疚的生命,人生才能追求自己的渴望

圖片
原來已經過了四年了,在近期的會議當中,我們才發現當年舉旗集合大家一起共識的夥伴即將要卸任了,到了連任的極限,雖然領頭羊不同,但我們大夥並沒有發現異狀的產生。

夢想板 - 夢想開始的第一步是?

圖片
還記得小時候有一個功課是寫「 我長大以後要做甚麼 」,到了國小、國中、甚至是高中,作文題目也曾經出現過「 我的夢想 」,當時我很喜歡在電視節目上看「吳宗憲」的節目,我就告訴我自己我以後要跟吳宗憲一樣好笑、有趣、幽默。

從A到A+,養成團康人的創新思維

圖片
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ebay.com/itm/-/122085436391)  ebay上,一款Jakks Pacific出品、賣價 US$ 20、只有小孩看的上的粗糙19寸Wonder Woman人偶,被重塗大師Noel Cruz神手改塗加上植髮後,在ebay目前標價 US$ 1575(將近台幣五萬塊了,而且目前未結標可能還會更高 )。

在課程前,先跟身邊夥伴擊掌並自我介紹,這樣真的適合嗎?

圖片
  有次在課程的場合上,主持人邀請台下的學員們與身邊的學員一起互相握手,並且相互認識彼此,接著在這之後,再相互與身邊的 夥伴擊掌 ,歡呼這次的學習。 這樣的畫面對很常去聽課的同學們來說不陌生,這樣的手法有效的將開場炒熱,讓氣氛更活絡,被運用在許多活動開場之中,但他的背後卻隱藏著意想不到的「反效果」!

我看過很多團康就是團康高手嗎?

圖片
在人群面前說話、講清楚規則、讓大家開心在遊戲中,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;記得第一次帶團康遊戲的我緊張得要命,眼前一大群國小孩童期待大哥哥的我要說些甚麼,雖然到現在還是會緊張;但是,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清楚帶領團康該怎麼做,原來團康也是需要學習的。